一、肠息肉严重吗?
肠息肉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。肠息肉的严重程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。体积小、数量少的肠息肉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。大量或大量的肠息肉可导致部分或完全的肠道阻塞,从而导致不完全或完全的肠梗阻。严重的症状会使肠穿孔复杂化并危及生命。由于息肉表面溃疡,肠息肉也可能导致便血,甚至消化道大出血。此外,一些肠息肉可能会癌变,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。
二、肠息肉传染吗?
肠息肉是不会传染的,肠息肉几乎都是良性病变,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,息肉的顶端容易发生转移或者是恶变的情况,要每年复查肠息肉的大小,查看肠息肉的生长速度和有没有再发性息肉的可能。
三、怎样检查肠息肉?
如果担心患有肠息肉的话,需要到医院肛肠科做一个肠镜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的。患有肠息肉也会出现脓血便的症状。如果发现有肠息肉的话,需要及时的手术治疗的,因为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的。切除后每年也需要定期进行复查的,发现情况需要及时的治疗。
四、肠息肉如何切除?
以下回答摘自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傅传刚教授主编的《大肠癌100问》图书中的第15问:为什么大肠息肉必须要切除?切除大肠息肉的方法有哪些?
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法有哪些?
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,主要分为三大类,即结肠镜下切除、经肛门手术切除和开腹手术切除。结肠镜下切除术又可以分为:凝除术、钳除术、圈除术、内镜粘膜切除术(EMR)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(ESD)。绝大多数结直肠息肉不需要进行开腹手术,在结肠镜下就可以切除。小的息肉可以PSD热活检钳凝除(图15-1),较大的息肉则可以用PSD热活检钳钳除(图15-2), 带蒂的息肉可以用圈套器圈除(图15-3)。而大息肉和扁平的息肉则需要行EMR或ESD。
图15-1:结肠息肉凝除术:通过结肠镜插入一个带电的PSD热活检钳,通电后,利用电能产生的热量将息肉烫死。
图15-2:结肠息肉钳除术:通过结肠镜插入一个带电的PSD热活检钳,将钳子的两个嘴张开后,夹住息肉,通电后,利用电能产生的热量将息肉切下来。切下来的标本取出后送病理检查。
图15-3:结肠息肉圈除术:通过结肠镜插入一个带电的PSD圈套器,将圈套套在息肉的基底部,收紧圈套,通电后,利用电能产生的热量将息肉切下来。切下来的标本取出后送病理检查。
什么是EMR?
EMR,即内镜下粘膜切除术(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)。EMR是一种在结肠镜下对无蒂的、平坦的息肉或早期癌症进行切除的新技术。它通过往粘膜下层注射液体(甘油果糖+肾上腺素+亚甲蓝), 将息肉抬起,然后用圈套器将息肉完整圈除(图15-4)。
图15-4:内镜下粘膜切除术(EMR)
EMR的手术步骤
1. 观察病变的范围及形态,用结肠镜注射针在病变边缘将注射针刺入粘膜下层
2. 往粘膜下层注入液体(甘油果糖+肾上腺素+亚甲蓝),使病变粘膜与粘膜下层分离,并完全形成隆起。如病变较大,可进行多点注射,以病变粘膜全部分离为准。
3. 退出注射针,插入圈套器,将病变隆起的粘膜连同病变周围的部分正常粘膜一并套入圈套器内。
4. 接通高频电发生器,将圈套器内的病变完整切除。
5. 观察创面有无出血,如有少许渗血,可在创面喷洒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止血;也可用钛夹夹闭创面止血。
EMR有什么优势?
1、在结肠镜下将一些体积较大的、扁平的息肉切除,避免了开腹手术;
2、可以完整地切除肿瘤,疗效确切,复发率低;
3、并发症少,创伤小、恢复快、住院时间短、节约治疗费用。
哪些病人适合行EMR?
1、结直肠息肉:包括宽基底的息肉、平坦型息肉、凹陷型息肉、侧向生长型息肉。2、早期的结直肠癌: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结直肠癌均可以通过EMR彻底切除。
EMR术后的注意事项
1、如果是分块切除的,建议术后1月内复查结肠镜检查,检查是否有肿瘤残余。
2、大的结直肠息肉癌变的风险较高,如果术后病理报告提示为息肉癌变,需要进一步行开腹手术。
3、术后发生肠穿孔、肠出血的概率较高,还有部分息肉术后会出现迟发性穿孔出血,所以术后禁食时间应更长一些。
什么是ESD?
ESD,即内镜粘膜下剥离术(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)。ESD是一种新型的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方法。它通过在病变下方的粘膜下层注射液体(甘油果糖+肾上腺素+亚甲蓝),将病变抬高,然后用IT刀或flex刀在病变的周围和底部逐渐切割,最后将病变完整切除(图15-5,6,7)。
图15-5:内镜粘膜下剥离术(ESD)手术过程示意图
图15-6:内镜粘膜下剥离术(ESD)
图15-7:内镜粘膜下剥离术(ESD)手术过程的结肠镜图片
ESD的优势
1. 在切除巨大的平坦型息肉方面优于EMR:EMR一次只能切除一个直径小于2厘米的平坦型息肉,对于直径大于2厘米的平坦型病变,则只能通过分片切除,使肿瘤容易复发,切下来的病变破碎也不能进行准确的病理检查。而ESD却可以一次完整地将巨大的息肉切除下来,减少了肿瘤的残留和复发。
2. 将完整切除的病变组织送做病理检查,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程度。
3. 创伤小、恢复快、住院时间短,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消化道功能,特别适合于全身情况差的老年人。
4. 避免了开腹手术带来的各种并发症,生活质量明显提高。
哪些病人适合做ESD?
1. 巨大平坦型息肉或无蒂的结直肠息肉:超过2cm的息肉,尤其是平坦型息肉。
2. 早期结直肠癌:局限在粘膜层和粘膜下层、没有淋巴转移的早期癌,可以通过ESD切除,可达到外科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。
3. 粘膜下肿瘤:如结直肠间质瘤、类癌等。如位置较浅(来源于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),通过ESD可以完整切除。
ESD术的注意事项
1、 ESD手术难度大,手术时间长,手术过程中需要患者不断地改变体位,患者应按照医师的指导密切配合好。同时,平稳地进行胸式呼吸,避免腹式呼吸,以便将息肉暴露好,方便术者操作。
2、怀疑癌变的结肠息肉慎行ESD术。ESD仅适用于T1期大肠癌,T2、T3期大肠癌不适合行ESD。
3、大的结直肠息肉癌变的风险较高,如果术后病理报告提示为息肉癌变,需要进一步行开腹手术。
4、术后发生肠穿孔、肠出血的概率较高,还有部分息肉术后会出现迟发性穿孔出血,所以术后禁食时间应更长一些。
(高显华 于恩达)
五、小孩肠息肉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?
儿童也会长肠息肉?没错。儿科医生就发现一些孩子经常腹痛、腹泻,有时大便带血,这些患儿常被误诊为肠炎,其实经过小儿肠镜的检查,却发现是肠息肉!专家指出,如果孩子反复出现腹泻、腹痛、便血,经过多次抗炎等治疗后都没有好转,或者好转后又容易复发的话,则应警惕肠息肉的发生,这个时候,应按医生建议给孩子做个结肠镜检查,以便尽早明确诊断。息肉到底是什么?对身体有怎样的危害呢?让我们一起来全面的认识一下。
1.什么是结肠息肉?
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的总称,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,通俗地说,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。人体的整个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长,其中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,小肠息肉比较少。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,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。
2.结肠息肉的病因
结肠息肉具体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是特别明确,但一般认为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。
(1)炎症刺激肠道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,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。如慢性结肠炎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、克罗恩病等。
(2)遗传因素常规来说,息肉形成与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,特别是家族性结肠息肉及家族结肠癌的人群,其子女得病的几率要比没有家族史的人群高,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,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,而且不分男女均有可能遗传到。
(3)基因突变人体中存在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,原癌基因可以诱发癌细胞生成,而抑癌基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表达,这两种基因是相互制约的关系。当抑癌基因出现缺失或者突变时,它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,从而诱使人体出现肠道息肉和癌变。所以说,部分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基因的功能表达异常有关。
(4)饮食习惯长期食用高脂肪、低纤维素、高蛋白食物的人结肠息肉的发生率会更高一些。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,人进食之后,胆囊内储存的胆汁和肝脏分泌的胆汁会排入肠道内,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。而我们进食高脂肪、高蛋白、低纤维素食物后,会使胆汁的分泌增加,这时肠道的负担也会加重,而胆汁中的胆酸与食物分解代谢产生的细菌相互发生作用,时间一长就会引起息肉的发生。
3.结肠息肉的症状
大多数结肠息肉没有任何症状!少数患者会发生便血,而结肠息肉很多者也可能会发生腹泻、黏液便、腹痛等症状,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,因此要确诊结肠息肉主要依赖结肠镜等检查,多数患者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结肠镜时才被发现。
如何预防结肠息肉
1.改变饮食习惯
禁食辛辣、油炸、肥腻、高蛋白及刺激性食品,多食新鲜蔬菜、水果,保持大便通畅且有规律,避免因低纤维素导致的便秘,便秘越久,越容易刺激息肉增大或息肉复发。另外,酒精刺激也会加速息肉的生长与复发,因此得了息肉的病人戒酒也是非常必要的。
2.定期检查,及早治疗
一些有相关疾病家族史的患者,由于目前科学水平的限制,我们没法改变基因和遗传问题,也无法预知他们是否患有结肠息肉,但是已经知道他们患病风险较高,就可以定期做一下肠镜检查来观察是否存在息肉,如果有也可以早点治疗,从而阻断肠息肉到肠癌的发病途径。
3.治疗代谢性疾病,降低风险
超重、肥胖、高脂血症、糖尿病、脂肪性肝病等代谢疾病,都会给患者带来肠息肉疾病风险。这些疾病会使肠道菌群失调,引起消化道的疾病,刺激肠粘膜,从而诱发肠道息肉的发生。所以在治疗结肠息肉的基础上,也要治疗这些基础疾病,来达到预防息肉发生的目的。还有就是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减肥,也可以减少此类患者患肠息肉疾病的概率。
总结
近年来结肠息肉发病率较以往有增加的趋势,主要还是由于目前它的病因不很明确,早期症状和痔疮类似,容易被人忽略。其实结肠息肉存在家族聚集,且很有可能会遗传下一代,如果家庭长辈中有结肠癌等病症患者,就已经是在警醒你需要做好预防了。早发现,早治疗,避免严重时会发生恶变,诱发癌症。
六、肠息肉有危险吗?
该疾病主要考虑为慢性炎症,病毒感染,年龄增大,胚胎异常,生活习惯,遗传引起的,是会出现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的,可以去医院检查一下。对于肠息肉,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的,在术后以抗感染治疗为主,要保持清洁,不可以吃刺激性食物。
七、肠息肉有哪些种类?
以下回答摘自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傅传刚教授主编的《大肠癌100问》图书中的第13问:什么是大肠息肉?如何判断大肠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?
大肠息肉有如下几种类型:
根据息肉的病理性质,可以将大肠息肉分为炎性息肉、增生性息肉、腺瘤性息肉和其它类型的息肉。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为良性病变,不会发生癌变。腺瘤性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。腺瘤性息肉可能发生癌变,尤其是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更高。
(1)增生性息肉: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息肉,又名化生性息肉。分布以远侧大肠为多,一般均较小,直径很少超过1厘米,其外形为粘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,表面光滑,基底较宽,常常为多发性息肉。增生性息肉不发生恶变。
(2)炎症性息肉: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,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,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,慢性血吸虫病,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。常为多发性,多数较小,直径常在1厘米以下,病程较长者,体积可增大。外形多较窄、长、蒂阔而远端不规则。有时呈桥状,两端附着与粘膜,中段游离。
(3)腺瘤性息肉: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。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、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。
1)管状腺瘤: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,表面光滑或有分叶,大小不一,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。80%有蒂。其癌变率在1%~5%左右。
2)绒毛状腺瘤:较管状腺瘤少见,绝大多数为单发。一般体积都较大,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,大部分为广基,约10~20%可以有蒂。表面呈暗红色,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,质软易碎,触之能活动,如触及硬结或固定,则表示有癌变可能。分布以直肠最多,其次为乙状结肠。其癌变率是管状腺瘤的10倍以上。
3)混合型腺瘤: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。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。
(4)其它类型:如幼年性息肉、淋巴性息肉和锯齿状息肉。最新的研究表明,大约有15-20%的大肠癌是由锯齿状息肉转变而来,其癌变率甚至比腺瘤性息肉还要高。
八、肠息肉病理是什么?
为了确定肠息肉的性质,有必要结合病理分型。大肠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可分为四类:腺瘤、错构瘤、炎性和增生性。腺瘤性息肉根据其绒毛成分可进一步分为管状腺瘤、绒毛腺瘤和混合腺瘤。根据临床经验,错构瘤息肉在儿童中常见,炎性息肉在克罗恩病、溃疡性结肠炎中常见,增生性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。
九、肠息肉摘除后发烧?
发烧了的话,要找到原因,如果是因为手术引起的发烧,可能会是由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,但如果是进行了根治性的手术,在树后,有低热是属于正常的情况,高热总是有感染的可能,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的药物,比如利巴韦林进行治疗,注意可以用温水擦浴降温,有必要时尽快到医院检查血常规明确发烧原因。
十、肠息肉的治疗方法?
对于息肉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还有手术治疗。保守治疗主要是以活血化瘀的药物,还有清热解毒药物为主,但是治疗效果很有限,只是控制症状,根本性的治疗还是以手术切除为主,手术切除之后患者的恢复状态可以达到80%以上。所以手术治疗也是目前最可靠的方式。